《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高效能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作者:[db:作者] 日期:2010-04-13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1120 打印本文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调整和变革。本次研究将力求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在校本科研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鞍山一中这样的名校的独特的改革思路来,并争取能够务实高效地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切实尝试解决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无论对于新课程改革,还是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至此,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现对前阶段研究进行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规模 对象:课堂教学及教学课堂。 规模:学校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以及涉及的教师。 二、前期主要工作 在前期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 适时调整人员,稳定研究队伍 我们深知,要搞好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申报之初就把本课题实验定位在所有学科,突出语数外等优势科目和能力较强的实验教师。同时组建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由校长担任组长,由科研室、教务科、政教科及学校骨干教师形成组员,全面负责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课题组长副校长蒋秀娟(现为校长助理李洁),主要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以及课题实施的计划性和时间性;负责课题的理论指导,是实验方案的主要设计者。 课题组副组长何洪卫、张玉馥,协助课题组长做好课题研究的指导、组织、实施等工作,并负责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工作。 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和开展课题实验的学科教师,负责开展课题研究,收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总结,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在课题研究期间,有个别组员因工作调动或变化不能参与,我们也及时做了调整,将优秀的老师充实到课题研究队伍中来。新的课题组中既有一线教师,又有主管本学科的管理者,既有多年从事德育理论研究的人员,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人员基础。课题组人员稳定后,我们便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共同讨论课题实施方案及落实,并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同时课题组成员还要为临时任务出谋划策,集中解决教研进程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事实证明,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的的各项活动中都起到了专业引领作用,给人教社专家及省市科研人员和教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加强培训研讨,优化组员素质 任何一项课程实验,都是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前提,是丰富和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个具体过程。为此,我们经常不定期地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强调在常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课程理念的学习,依托新教材,进行教材、教法研究。 1.更换教学内容 对教材中不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学范例、案例、事件或话题根据本地实际进行更换,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需的、感兴趣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2.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结构,以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流程实施教学,分层教学,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增减教学内容 删除有关不切合本地实际的内容,把急需解决的学生学习、生活上的问题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增添进来,也将校本课程中的内容作为新的教学内容。 4.调整教学进度 教材中的课文或教学单元与实际生活在时间上有错位现象,或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与教材的后继内容相联系,此时,就可将有关课文或教学单元在教学进度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教育教学中应急的需要。 我们一致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在课题活动中,我们一是努力把课题组活动建设成教学思想的交流会,引导课题组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二是努力使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教师自我教育实验成果的发布会,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经验的重要;三是使课题组活动成为教育、教学信息产生与传递的场所,教师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四是使课题组活动成为教师人人可以发表独立见解的学术讲坛,让课题组教师由过去被动的参加者、听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主人,从而加速了课题组教师成长的步伐。 (三) 进行实验前测,做好科学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学生主体意识情况,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验老师们都能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现,努力营造课堂上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发展。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开始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如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较大,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还有诸多不理解的地方。目前我们在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不是很科学,准备后期在调查访问、个案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及教师角色的定位,确定课题实验的方向和内容,使实验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 抓好常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深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组织实验校骨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时力争做到: 1.努力把教研活动建设成教学思想的交流会,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 2.努力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自我教育实验成果的发布会,让他们意识到自我经验的重要;通过活动后的“教育教学随笔”,引导教师对教学中、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成为一名善于理性思考的人; 3.使教研活动成为教育、教学信息产生与传递的场所,教师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信息的创造者; 4.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人人可以发表独立见解的学术讲坛,教师由过去被动的参加者、听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者、主人,加速教师成长的步伐。 总之,要求实验教师在平时注重加强学科的常规管理,以常规促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 参与教材辅导材料编撰工作,准备把握教材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配合人教社完善人教版教材,我校参加了对人教版语文、政治学科教材辅导材料的编撰工作。 从年初开始,我们组织了两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和辽师出版社合作,会同省内其他名校,一起开始编撰辅导材料。目前已经进入最后修订工作,即将发行。 (六) 编写教辅资料,学会诠释教材 为了更好地让课题组成员诠释教材,领会编者意图,我们要求和实验组成员自己编写日常所用的各种材料,力争编写与课题研究同步,不断提高编写质量和水平。 (七)聘请专家指导,引领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在扎扎实实研究的基础上,专家的引导对于把握课题前进的方向,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先后聘请上海应俊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等知名学者做课题研究顾问,不定时地向他们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请他们对本课题的实施进行指导。同时,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课题研究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 (八)开展名师观摩课和特色教师展示课活动,发挥辐射作用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我们以年度为单位,开展名师观摩课和特色教师展示课活动。 从参赛课堂可以看出,任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使用基本趋于正确,教师在借鉴教学指导用书提示的活动建议时有所创新;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考虑的多了,想的细了,对于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达成主观预设的成分有所减少,而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教与学的方式有很大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和更新,他们摒弃了陈腐的观念,形成了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科观。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 更新了教育观念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观念对研究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通过课题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在课题研究的逐步实施中,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正在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注意积累案例,深刻反思教学,积极探讨学生主体性与教师角色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全新的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求促进师生关系,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水平。 (二) 提升了组员素质 我们的课题组成员虽然都精选了各学科的优秀师资,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逐步深入,现在无论是研讨还是评课,课题组老师都能够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能根据自己学校课题实验的情况写出总结(见实验博客),并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论文或教学实录。 (三) 稳定了教师队伍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学科教学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在稳定课题组研究队伍的基础上,我们培训专业教师,培训内容有:专家讲座(主题—解读新课程标准),交流年会获奖论文等,课题组的老师均有很大收获,赛课和论文频频在国家、省市获奖。 与此同时,我们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学会自我实践、自我反思,力争从三方面作尝试与突破。 1.变常规研究为“教学案例研究”、“教学行为研究”,轻预设重生成,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一位有理性思维的人,从理性的视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2.变“一次性教学研究”为“持续性教学研究”,引导执教者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融入评课者的剖析,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内化为个人的经验,带着这些经验执教者进行第二次实践,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课例。 3.通过活动后的“教育教学随笔”,引导教师对教学中、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成为一名善于理性思考的人。 (四) 辐射了周边地区 在省市课题组,尤其是市教科所的带动下,教师也纷纷申报省市级德育课题,目前我校已有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4个,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课题实验已形成一股科研之风,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将自身在教学中的心得、经验总结成文,以供大家借鉴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秀教育论文的评比。每年的名师观摩课和特色教师展示课也吸引了市内外众多学校和教师。 (五) 积累了优秀案例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鼓励教师积极向有关杂志、报刊投稿。目前,每年都有近百篇论文获得各级奖项。多篇论文发表。 四、存在的问题 成绩属于过去,反思前期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还存在以下问题。 1.因为课题组研究人员大多较为年轻,教学经验不够,自身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对缺乏。所以老师理论和实验的水平有待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还要进一步增强。 2.因本课题辐射全校,加上人员变动,有些管理不够到位。 3.虽然课题组老师现在都能认识到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有较大作用,但作为学科教学来说,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如何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教育方式,我们还缺乏思考和教师的研究。 4.虽然各实验组对我们这个省级课题都非常重视,但由于教学压力很大,使得教师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研究上。现在我们更注重行动研究,鼓励老师多反思。 5.检测评价体系在课题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确立评价体系是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环节。我们选取的课题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是,如何评价成果,还有待于成果的检验,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其他合适的评价体系,衷心希望专家给予帮助和指导。 五、后期设想及建议 1.继续以课题研究深化学科课堂教学,同时以点带面搞好教材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2.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课题研讨活动,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 3.建议各课题实验学校之间以及与总课题组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先进经验,共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献计献策。 4.完善课题研究网站,为课题组研究人员的交流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总之,回顾近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进展情况也并不是我们所预设的一直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在后期不断地完善。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 
核发:admin2 点击数:1120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