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同路人——88.8班校友 崔海默
作者:88.8班校友 崔海默 日期:2023-06-02 11:26:12  发布人:asyz  浏览量:306 打印本文

一中是当时我周围所有小孩儿的梦校,当然也包括我。它距离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很近,也就不到200米,初中时更是每天上学放学都路过直到1985年的夏天,我才第一次走进鞍山一中——我的中考考场在那里。当时我就觉得这种巧合冥冥之中是幸运的。考试是在二楼的一间窗临操场的教室里进行的,监堂的女老师梳着齐耳短发不时地往地上洒水降温,后来在高二的数学课堂上我才知道这位说话又标准又好听的老师叫姚蕊。1985年9月,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中88届四百余名新生中的一员,开学典礼上只记住了一句话——进一中就意味着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大学校门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爱美的年龄,自己不见得敢穿啥花样,倒是对老师的服饰很敏感高一我在881班,班主任是教外语的赵多纯老师,装束过于朴实经典形象是他总喜欢戴着顶深灰色前边沿儿的布帽子,冬天时习惯将两只手交叉进袖管里端在胸前赵老师脾气好,总乐呵呵的。那时我们心目中的时尚女神是教语文的秦黎老师大学毕业,长发披肩、青春靓丽记得有一天课间教室里闹闹嚷嚷,预备铃刚响,一名同学急匆匆地冲进来通风报信说老师今天穿了件新衣服,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门开了,只见秦老师穿了一件深绿浅绿条纹相间的西服笑意盈盈地走进来,教室里顿时感觉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当秦老师明白我们为啥交头接耳时,她腼腆地笑了,我们则笑得更开心了。

高二我进了888班——我们这届唯一的一个文科班,班主任是高一时教政治的张振华老师,张老师年轻且健谈,俨然一个邻家大哥哥和学生打成一片,班级的气氛很自由活跃教历史的是吴长英老师,吴老师长得有点像鲁迅只不过头发是白的,身形更,脸上刻满了睿智的皱纹吴老师说话嗓音低沉沙哑,我经常在课上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高考时我的历史成绩只得了60分,这还是我大小考试中考得最好的一次不清那是哪一年我还和好多同学去吴老师家拜年,只记得我们都骑车骑出好远了吴老师还在路口目送我们。

高二教我们语文课的婉珍老师,梳着落耳卷发、戴着一副眼镜,气质很优雅知性,于是我这个有点肤浅的以貌取人的小高中生很喜欢上她的课,作文写得也很认真记得有一次我照例得意地打开作文本,因为我特别愿意看老师在句子下划的浪线,可是我发现这一次在“清晨浅浅的月亮悬挂在天边如同薄薄的蝉蜕又好似快要融化的小冰糖”浪线的旁边,老师划了个×和问号。 哼,我下课就找老师去了,老师问我见过蝉蜕下的壳吗?我没理她,又不甘心地问那小冰糖咋不对?张老师说没什么不对,只是这两个比喻都不美,让我回去再想想。 上课铃响了,谈话没有进行下去,我很不服气,觉得明明是老师不会欣赏。直到许多年后翻看女儿的昆虫书我才第一次看到蝉蜕,很薄但没那么透明而且是褐色虫子的形状,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上学时凭空将蝉蜕想象成薄如蝉翼的样子是多么的可笑。记得在那次作文批改后我就瞅张老师没那么好看了,作文干脆不写了,还索性经常在语文课上写别的学科作业,张老师从我身边经过时也没制止批评,我更是任性地我行我素。有一天下课铃刚响老师还没说下课,我就赶紧收拾书包准备放学,张老师经过我课桌向讲台走去,慢条斯理地说;“有的同学最近上课不好好听课,经常开小差写其他科的作业,着急写完回家玩儿是吧?我还听说昨天下午因为停电学校取消晚自习,明明晚自习前来电了,可那么多人怎么都没回教室啊?着急回家看电视......有个什么晚会是吧?你们啊,都是小欲啊,古语讲舍小欲方能成大欲。少看场晚会能怎么地?有能耐去北京上大学,到亚运会现场看开幕式,那多神气?!”其实前一天来电时我刚走到楼梯口,也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回教室,但最后还是若无其事地回家了。当然,后知后觉的我没去北京念大学更没机会观看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现场然而这么多年来,老师的谆谆教诲却时常穿越时空,犹在耳畔,经历一些事后,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谋大者不计小利,志远者岂在朝夕!”

相比我在课堂上记忆的有限和模糊,学习以外的事倒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套用老师期末鉴定上的话说就是“该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一中的课外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记得高一刚开学就举行了足球赛,我还充数当上了我班的女足队员在场上跟着忽忽悠悠地跑,好不容易撵上球了,一脚猛踢过去,球没碰着,腿抽筋了,结果不到5分钟就光荣下场了;校园的西南角有个露天的游泳池,夏天时的体育课就是游泳,冬天的体育课则是去二一九公园滑冰,这样的体育课标配让我在女儿面前很是炫耀了一把学姐当年的优越。

进入高中后,我们开始过五四青年节了,这可是激动人心的大事,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走过了童年、少年,终于进入青年了。青春,多么美好、充满希望的字眼啊!更何况学校还准备了一场盛大的五四篝火晚会来见证我们与青春共舞为此,学校提前集中各班文艺委员进行集体舞培训,然后利用间操时间组织班级排练因为得拉手跳,男女生都有点扭捏,配合得不是很默契。五月四日当天,好不容易盼到了太阳落山,同学们赶紧往操场搬桌椅。暮霭时分,各个班级陆续落座。夜幕降临,星光闪耀,大家兴奋地期待着,当学校操场中央的篝火被点燃的刹那,整个操场欢腾雀跃,大家以班级为单位围圈跳舞,这回班上的男同学女同学都不再矜持,手拉着手,开心地跳起来、笑起来,篝火烧得很旺,映红了大家年轻的脸庞,每个人的眼里都闪耀着跳跃的小火苗.....。那一刻,梦想被激情点燃青春已扬帆起航,去奔赴星辰大海,乘风破浪!

进入高二就更忙了,光是学校的和班级的两场新年联欢会就得筹备一阵子,我们班的歌曲联唱被选中在电教馆举行的学校联欢会表演,张璐、王星、晓云、王燕和我一同登台演唱了《行路人》《请跟我来》《明天会更好》,配合默契、表演大获成功。回到教室后各班级同学意犹未尽、继续联欢,气氛更加宽松热烈了,大家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玩游戏,各科老师在那天都格外的慈祥可爱谁也不提学习的事,问候了下就离开了,接下来我们就玩得更尽兴了,有人还带头跳起了当时社会上时兴的一种抽筋舞,动感的音乐交织着动人的青春在那一刻尽情挥洒。

 

图片1.png

崔海默校友(右一)高二时和同学们去大连春游

  

高二下学期学校又有大动作,组织整个高二年级8个班集体去大连春游,大家一起坐火车又吃又玩甭提多热闹多开心了,五六个小时的火车还没坐够就到大连了,我们游览了星海公园、日俄监狱旧址、旅顺博物馆等,晚上就住在鞍山一中的友好学校大连八中的教室里,按照我们两校之间互相负责住宿的传统,他们和我们之前一样也从家里拿来被褥枕头,然后将桌椅并起来给我们当床铺看着昔日肃然危坐的教室一下子变成了可以睡觉的大通铺,这有趣的校园奇妙夜直让我们兴奋得难以入睡。第二天在大连八中的礼堂还举行了两个学校的师生联谊会,有几个同学被临时通知做准备,当天代表我们学校表演的节目都是之前曾在学校的晚会上演出过的:我弹奏了钢琴曲《献给爱丽丝》,1班的卢冰唱了一首《走过咖啡屋》、3班的王威和温淼表演了双人舞《钟》记得那春游回来还没稳过神儿呢,老师就公布期中考试的日程了,“嗡——”我的大脑顿时一片空白。

 进入高三后,学校的文娱活动就再也不让我们沾边了,但越是水深火热越渴望风轻云淡,于是在倒计时应该争分夺秒地复习时我依然在那儿空想诗和远方,依然与好朋友聚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至于考大学的事嘛,只能说......也没忘。虽然后来我也无数次地为在人生中最应该全力以赴冲刺的时没有付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而感到缺失与遗憾更多的时候是庆幸,庆幸我是在一中,庆幸在这样宽松而积极的氛围里遇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宽容和友爱让我没有掉队且自然而然地将“另一条腿”也迈进了大学校门 当然大多数的同学没有辜负老师的辛苦和期望,在88年高考中我们888班考出了一中文科班几年来最好的成绩,北大、复旦、南开、北外、北广、吉大、厦大、川大等重本悉数收入囊中,他们都是文科班的骄傲。那一年秋天和往年一样桃李芬芳,在一中校门外的围墙上贴满了一层又一层墨迹飘香的大红喜报,那是全体师生用汗水和智慧收获的累累硕果,金灿灿、沉甸甸,那是整个城市里最美的校园秋色,那是只有鞍山一中才能创造出的不朽神话。

 

图片2.png

1993年在母校一中70年校庆晚会上,崔海默校友(中间)与栾帆(左2)和吕金秋(右2)一同担任主持

 

92年大学毕业后我们高中同学多数都回到了本地, 我也从沈阳回到了家乡,并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鞍山电台第一档直播节目《相会在虹桥》的主持人,一年之后,大众传媒的工作特质已经让我变得家喻户晓。这时候就听说一中正在筹备70年大庆,但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我会接到母校的邀请让我去主持建校七十年的庆祝大会,这对于只有点虚名但资历平平的我来说真是莫大的荣耀。 再次回到母校,一楼门口正衣冠的大镜子还摆在那里,只是镜子里的我好像成熟了许多,昔日的教学楼按原有的建筑风格又加盖了一层变成了四楼并粉刷一新,熟悉的操场、昔日的师长,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记得母校70年校庆晚会是在鞍钢体育馆举行的,和我一起主持的还有特地从北京回来的我的同班好友栾帆以及时任市纺织厂厂长、和我父一辈子一辈的吕金秋大哥。由于我的衣服还停留在学生风格,略显幼稚,所以当天主持晚会的服装是梁士慧老师借给我的——黑底紫花的上衣和黑色的一步裙,让我看起来更成熟端庄。环顾四周看台,座无虚席,有享誉四海的专家学者,有事业有成的行业翘楚、有白发飘逸、霜染两鬓的老者,更有英姿勃发、着装整齐的学弟学妹,大家发光的眼神里都不约而同地洋溢着自豪和骄傲,此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中人 。当我在话筒前宣布鞍山一中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现在开始——”时,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大家共同庆祝母校的生日,庆祝这个属于我们所有一中人的节日。

 

图片3.png

崔海默校友和女儿李若溪(一中1901班校友)

 

一次走进鞍山一中是2016年,我的女儿成为母校的一名新生,跨越30年的母校情缘竟然让我和女儿成了最亲密的校友此时的一中早已今非昔比,搬迁到高新区后的校园比原来大了好几倍,新教学楼高大气派、足球场地绿草如茵,塑胶跑道干净整洁,各种楼堂场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作为一中的校友和孩子的家长,这些都是我希望看到的变化,不变的是高中三年里孩子也和我当年一样遇到了那么多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老师,感谢母校给孩子留下了欢乐的高中时光也感激母校让我以妈妈的身份再一次得到历练和成长。如今在母校一中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女儿——这个一中的小校友今年也即将大学毕业继续读书深造。感念母校恩泽,成就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4.png

高中毕业10周年,崔海默校友(第二排左5) 和888班老师、同学们合影

 

图片5.png

高中毕业20周年,崔海默校友(第一排右6) 和 888班老师、同学们合影

 

转眼,我已经从鞍山一中毕业35年了,这么多年来,每当回想起当年母校的殷殷关怀、恩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朝夕相处,都不禁百感交集、萦绕于怀。昔日的一中同学工作后很自然地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于是曾经的同窗情谊也顺其自然地让彼此成为工作上的参谋和生活中的知己,有的甚至是亲人般的存在,不仅见证了这么多年来各自人生舞台不同角色的转换,更在生命旅途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感念母校恩泽,让我看到了友情最美的模样。

蔓草萋萋 零露瀼,有美一人宛如清扬”。青草漫漫露珠闪闪,青春的你,眼神清澈而明亮。多么难忘的回忆,多么美好的时光温柔了岁月的沧桑,明媚了日后的地久天长 百年风华、青春依旧,母校一中永远是我们人生的青春殿堂经历百载风雨,铸就百年辉煌值此母校百年华诞,衷心地祝福鞍山一中,生日快乐! 祝福我的青春同路人,心有梦想眼里有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

src=http___ss2.meipian.me_users_7972680_7f59a89c32564b1a94abe762224d3ecf.jpg_meipian-raw_bucket_ivwen_key_dXNlcnMvNzk3MjY4MC83ZjU5YTg5YzMyNTY0YjFhOTRhYmU3NjIyMjRkM2VjZi5qcGc=_sign_90be3fcc1ed7133.webp (1).jpg

崔海默 鞍山一中88.8班校友

鞍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高级编辑

 

1988年鞍山一中毕业后考入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1992年大学毕业成为鞍山电台第一代直播节目主持人;

首届辽宁广播电视双十佳金话筒主持人;

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公益广告音频类金奖和银奖;

采编并主持的广播节目作品和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辽宁省新闻类一等奖。

策划监制了61期广播系列节目《史话鞍山》,由沈阳出版集团出版的同名书籍《史话鞍山》,曾位列鞍山市新华书店文史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前列。至今依然是讲述鞍山地区从史前人类起至新中国成立前历史的权威读本。

核发:asyz 点击数:306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