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学科常识——记历史组“一纲两目”教学研讨课活动
作者:[db:作者] 日期:2017-11-27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814 打印本文

 

20171121日,继鞍山一中公开教学研究课活动的政治、物理学科之后,历史组马立春老师与1909班合作上了一节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马老师对这节课的定位是基于高二理科学生学科学习的现状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对于高二理科生来说,高考科目课业负担重,对历史学科无法分出太多精力,学习态度也比较轻视,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学生掌握三本必修中历史学科基本常识。在每周一个课时的时间安排下,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对所复习知识当堂掌握。根据课堂环节设计来看,这节课很好的满足了这个要求。

在课堂导入环节,马立春老师引用一个新闻事件“四个中国年轻人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口着日本军服合影被拘留”,引发学生注意,对历史的无知,会导致做事缺乏底线,甚至触犯法律。这堂课,始终围绕回归学科常识,培养有常识、有底线的学生的中心目标。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课程展开环节,马立春老师展示了本课内容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要求,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然后设计了两个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合作和交流中完成对复习内容的巩固。这两个活动的设计颇用心思,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两个活动中间,穿插展示真题,使学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考查角度和难度。课堂活动之后,给予每个学生一段消化和自我检验的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填充复习提纲。

最后,马立春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模拟练习题,检验本课复习效果。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中,使学生达成了学习目标。

纵观这节课可以说承载着传递常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任务,包含了老师的思考、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学是一种“在路上”的艺术,保持探索、保持思考就是理想状态。相信这次公开研讨课活动,是个契机,使每个参与的老师能够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交流和反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一定会使我们未来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核发:admin2 点击数:814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