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个性化教育教学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潜能的研究中期报告
作者:[db:作者] 日期:2010-04-13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1414 打印本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据心理学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致相等,相当于140亿个高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可以贮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据说,最善于使用大脑的爱因斯坦也只使用了大脑潜能的30%。由此可见,人脑潜能很大,像个沉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 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迎接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来临的挑战,开始重视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和潜能的开发。罗马的“国际思考”俱乐部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要想寻找任何解决人类差距的答案及任何关于人类前途的保证,惟一的去处就在于我们自身中。我们大家所需要的便是学会如何激发我们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从现在开始,有目的地去运用它们。”在日本,1996年出版了《脑内革命》一书,提出“潜能革命要从脑内革命开始”的观点。不仅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人脑功能开发的计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脑计划”。在我国,人脑潜能开发研究也开始得到重视。据报载,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提高人口素质为宗旨的“中国2049计划”不久前正式启动。 我们教师采用内外结合的“启发、诱发、激发”方式,在教育教学情景中调动学生多感官的积极作用,从而达成“元认知激活”、“非智力因素开发”和“个性成长”的研究目标。在此类实践性探究中,教师必须建构适应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这就是个性化教育教学促进高中学生的心理潜能的实践。 综上所述,正可谓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我们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在探索中研究理论——基础发展阶段 (一)课题相关理论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采取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探究、专家讲座观看等多种途径学习研究了如下专著: 《开发你的潜能——成功心理探秘丛书》作者:马志国 《问天之心——自我心理训练与潜能激活》作者:王峻 《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激发》作者:白羽 《开采未来:人的早期潜能开发及心理指导策略》作者:王玉玮 《发挥你的潜能》作者:(美)约翰·麦斯威尔 《激发潜能的十项修炼》作者:杨春明、杨佩薇 《未来靠自己(释放你的潜能)——动力书系》作者:(英)加里·派克、司徒·尼斯 《思考力引爆无限潜能/卓越人生经典文库》作者:杨立军 《做你的潜能主宰者——快速提升绿化心灵系列》作者:(美国)理查·W·杰姆著、吴璟译…… 另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获取了一些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如 《开发潜能总述》 《三种学习境界》 《三种学习习惯》 《三种学习精神》 《三条学习原则》 《三种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在课题研究初期,课题组除了向文字资料学习以外,还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观摩,向兄弟学校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 此外,课题组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交流,与专家面对面对话,交流、探讨、促进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 学习是课题研究初级阶段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决定了教师理念的更新,决定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为课题的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 (二)确立课题研究的核心(关键词) 经过充分时间的学习、实践和研讨,课题组成员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核心——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核心,也就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课题研究的方向,为课题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开发潜能: 人人都有巨大的创造力,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这样的能力就来自潜能。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只要通过适当的自我培养和合适的外力引导,就必然会开发出不同层次的创造性活动价值;如能付出超人的代价,想必能达到创造发展的崇高境界,这就需要增强我们的求知欲和展开我们的想象力,通过有限的直接经验来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即通过有限的实践经验来获取智能思维多元化的反馈。 人类的潜能产生于大自然界中,其实质就是能够认识改造外部世界、改造外部世界并为自我生存发展、创优创新所用。因而开发潜能的途径是能把有实效的思维活动付诸到实践中去,而产生人类生存的各方面效益来。 潜能的催化剂是: (1)冲动的激情。(2)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3)冥思苦想的精神。 (4)持续持久的恒心与耐力。(5)辅助大脑深层细胞、神经元的灵敏程度。 这五者的促进法宝是比拼教育、生存教育、功名利禄的教育。 开发心理潜能的策略,主要的有五点: 一是信息刺激,学会用脑。 二是协同开发,全面塑脑。 三是劳逸结合,科学护脑。 四是营养健身,合理补脑。 五是情绪乐观,精心益脑。 2、发展个性: 个性是个体在先天身心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正因为人各有其独特之处,才使人类千姿百态,世界丰富多彩。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自主性、独特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 认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差异,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全面实现学生的主体潜能是教育的任务,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a.正视差异,表现个性 富有个性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创造的过程。教育学指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个性密切有关,个性发展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因此,面向全体的创新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方面,强调每一个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是一刀切,也不是要求学生都达到同一水平,而应该给那些能够和可以发展的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潜能来发展。 b.强化主体,发展个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c.注重实践,展示个性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必想尽方法去消除这种差异,相反保护这种差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显示其个性的独特之处,能推动每个学生更自信、自立、自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3、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心理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每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张扬,并焕发出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内涵颇广的概念,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决定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创新教育应该着眼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之上的高度综合,而传统教育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上先天不足,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就是要从“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转向“整体化知识”教育,帮助学生突破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人的创新能力,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协调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又往往是发散思维。传统教育偏重于收敛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求同性思维非常发达,但在求异性思维方面却很薄弱。所以,创新教育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人的创潜力而言,大多数人的创造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极少数人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而这极少数人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他的创新潜力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在这三个关键词的定位中我们发现了课题研究的平台,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目标,这是我们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的必经之路,也是让我们课题研究能否出实效的关键所在。 三、在实践研究中反思——对课题的再认识与重新界定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我们的课题也在与时俱进,在实践不断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实践与反思,课题组在对原有课题深入研究中根据实验课与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课题的研究范围进行了以下进一步的思考与充实。 (一)理解、尊重个性的原则 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教师只有理解了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理解了孩子个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过程,才能正确评价哪些是孩子个性的优势、哪些是劣势。才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因材施教。理解孩子不仅仅指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外显的情感和个性表现,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发展之序,认识孩子的发展之势,理解孩子个性的成因与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理解还包括对不同年龄孩子个性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了解,自觉采取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个性化教育方法。 尊重是人的心理需要之一。每一个个体都有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尊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自尊心越来越强。自尊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个性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特征,为孩子朝着适合自己所爱、所向、所能、所长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走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独特之路。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尊重其个性、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不以自己的好恶规定孩子的发展方向,不强迫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但尊重孩子并不是放弃家长的责任而放任自流,而是尊重孩子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独特精神,尊重孩子个性发展、成长的需要,尊重孩子的各项权利,承认孩子的人格尊严,把孩子当作发展中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孩子是独立成长、独立体验生命全过程的个体,孩子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塑造是教师不可代替的。教师能够努力的是帮助孩子与众不同。 (二)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才能教育出个性化的孩子。因此在个性教育中要注重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善于创造运用其他教师没有想到、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实施别具一格的教育。在个性化教育教学中特别需要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可以与孩子合作,善于从孩子身上寻求启发。要树立“只要是独特的,就一定是优秀的”这一观念,想方设法鼓励孩子去尝试、“探险”,保护“叛逆”。当然,个性化不是随心所欲,轻率决定,盲目地、单纯地追求与众不同,而是在掌握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更新观念、理智分析和科学地实验。这样的个性化教育过程本身就会成为个性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从而对个性化教育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促进潜能充分发挥原则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开发不尽的金矿,有待于教育开发。“所谓潜能,意指潜在的能量,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倾向性”。它是个人发展的内在特质。实行个性化教育,寻求适合个人发展的教育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个人来讲,潜能发挥的越充分,个人自我价值体现得也越充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越大;对社会来讲,人人充分发挥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贡献社会,社会发展就越迅速、越充分。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由于先天和后天条件的种种差异,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每个人都以丰富的方式表现其特殊的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强项发展的越好,其个性也就越得到充分的张扬和体现。教师的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强项,为孩子的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扫清道路,创造条件。 (四)全面教养与特长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基本任务就是为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全面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全面教养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一种基本素质,它是个性特长发展的“金字塔基”,作为基本素质的“塔基”不稳,那么作为“塔尖”的特长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全面发展仅仅是指“基本素质”,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达到高超水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提出人的能力多元化的同时也指出,只要给儿童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每个孩子都可以在7种智能方面获得“合格”的发展,但最终只是在一方面或有限的几方面形成特长,而不是所有方面都可以达到特长标准。因此在个性化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培养相结合的原则,让孩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课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在实践研究中反思——对课题的再认识与重新界定,我们对我们的研究课题作了如下的展望与规划: 1、各学科分别设计解决问题的行动策略。 2、各小组设计子课题。 3、把具体方案实施到课堂教学、班组管理之中。 4、总结成果(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和行为分析法)。我们将以此作为课题研究的补充,来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
核发:admin2 点击数:1414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