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一中新课程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实施方案
作者:[db:作者] 日期:2010-04-13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996 打印本文
辽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在即,为保障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根据《辽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的内涵 新课程实验中的教师培训,是实验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一步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模式,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硬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和进步,也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和进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获取持续发展。 二、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知识 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包括: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原理规则的知识。另外,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具备相当水平的当代科学和人文基本知识,是教师维护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很重要。 2、专业技能 (1)、专业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大致包括:导入、强化、提问、沟通与表达、个别辅导以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等方面的技巧。 (2)、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是维持教师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在教师特殊能力方面,除了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外,面对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提高如下三方面能力:一是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二是科研能力;三是反思能力。 3、专业态度 这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和判断。 (1)专业信念。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改革的最高指导思想。围绕这一核心理念,教师需要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 (2)专业情操。它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面对高中新课程,它更突出的表现在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和专业自主权利。专业自觉意味着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专业自主意味着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 三、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的目的 目前开展教师培训及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如下: 1、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促使教师自身不断更新学科知识。 2、根据新的教学技术、教学目标、课程和教育理念,更新教师的技能、态度和方法,使教师能够吸收课程理论或教学实践方面的革新知识。 3、促进学校提高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的策略水平。 4、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学术机构、社会机构之间更好的交流信息与专业知识。 5、帮助能力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四、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 1、教育局和进修学院等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或专业发展 这是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是一种由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支持的“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方法,由教育当局提供他们认为有助于教师能力发展的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受训者回校后可以开展二级培训。 2、非政府机构组织的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指大学或者其他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著名学者提供的培训。它的功能就是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经验中解放出来,加深对教育科目的理解,加强对学科素养的提高,扩展教育教学视野。 3、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师发展模式中,专业发展的提供者是学校和教师本人。由于校本发展是独立进行的,尽管能够因地制宜,照顾到各地的特殊性,但是容易陷入反复和重复缺点的状况,所以,有效的学校发展方法是将自我发展和外部支持联系起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需要由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话解决,而与外界的联系则是为了促进和支持集体的发展,让教师超越个人的眼界来看待问题。 4、网络和教师合作。 校内外的教师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当教师互相交流观点时,大量的、非正式的信息网就会应运而生。这种组织成了正规集中培训的替代物,教师根据自己喜好和兴趣组织专业发展活动。 五、教师培训及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别人经验的移植和整合 移植表示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或借用别人的理论来分析、理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经验移植不是对别人思想的生搬硬套,必须随着教学清静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通过与教师个人经验的整合而变为自己认知结构的一部分。经验移植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如听课、观摩授课的音像制品、阅读“教案选编”等都是基本的经验移植形式。 2、自我实践的反思和探究。 这是从研究的专业活动出发把自己的专业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为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师教学智慧展现一条可靠的有价值的思路。教师的反思探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指向教师教学活动本身的反思和指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后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方面。最初的教师反思是在专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指导进行的,随着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最终将实现从外控向内控转变,由专家指导向自我独立发展转变。 六、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和手段 1、成立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周惠欣 副组长:李洁、张玉馥、何洪卫 组员:高一年部主任、各组教研组长及高一备课组长 领导小组分层领导,合作共事,共同组织各项培训工作。 2、培训内容 (1)、课程设置及实施培训 ①新课程理念培训 分为管理者培训、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三种形式。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 ②课程开设培训 高一年级以必修课为主,高二以选修课为主。联合教务科分学年培训。探索形式,积累经验。同时开展校本课程的开设培训。 ③选课策略培训 联合教务科,结合学校选课开展情况,开展选课指导培训,为学校选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④学分管理培训 联合信息中心,为教务科及相关人员提供理念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2)、新课程下校本科研培训 ①教育培训 结合学校“体验式德育”等已经确立的学校核心课题,对教师进行教育领域培训。同时,结合教师心理研究等课题,联合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培训,充分调动教师开展新课程的积极性。 ②教学培训 建立适应新课程的教研体系,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以课题为中心,以同学科教师为单位,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学生的最大发展、持续学习为目标,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优势,建立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发展体系。 ③活动培训 立足围绕教育教学开展的各种公开课、竞赛课及各种论坛,展现新课程理念,提供榜样示范,为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引路,提供研讨范本。 ④营造新课程的校园氛围 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营造新课程下的教学研究和主动学习的校园氛围,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加强校内外交流,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学习型学校。 3、培训模式 (1)专家讲授式培训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专家讲授的培训模式仍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关键在于讲授和接受的充分结合。 (2)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培训重视培训的过程性,鼓励和激发学员畅所欲言、相互合作、交流共享,倡导建设性批判,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性,而突出结果的全面性和多元化。 (3)主题研讨式培训 培训过程中,主要通过研讨交流的形式,对每一个问题展开研讨,最后形成对主题的完整把握。优点是学员研讨组织性强、针对性强,有效避免研讨过程的随意和散漫,同时主题与问题之间结构严密,有利于增强学员的培训收获感。 (4)案例式培训 案例培训是新课程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案例直接来源于课程改革的实践,密切联系学员的经验,有利于增强学员的直观感受,强化实践反思,提高培训效果。需注意的是案例一定要精选、真实,重在引发反思和自我提升。 (5)现场研修式培训 要点是参训学员不是以单纯的听课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参与课堂教学;课堂研修结束以后,开展培训学员与任课教师的集中交流,就课堂中的问题进一步交换意见。 (6)互动交流式培训 这是一种以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展开的一种培训形式,模式的重点是强调以互动交流为主要培训形式;要点是强调教师主要是参与、引导,重平等交流,开展对话。 4、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考核机制 建立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教学教育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挂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使教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基本工作。     附表:高以年级第一学期培训实施方案   培训模式 培训重点 培训形式 时间 地点 参与者 组织者 专家培训 理念更新 讲座报告 学前周 学校 全员 科研室 主题探讨式培训 理念理解 教研活动 9月末 11月 教研活动室 全员 科研室 教务科 案例式培训 个人理解 博克交流 10月中旬 学校 全员 科研室 教务科 现场研修式培训 理念与课堂结合 组内研讨课 11月 学校 全员 科研室 教务科 互动交流式培训 心得体会 教研活动 12月中旬 教研活动室   科研室 教务科  
核发:admin2 点击数:996 收藏本页